历史典故【不舞之鹤】不舞之鹤解释,不舞之鹤来历出处
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不肯舞。”后因以“不舞之鹤”为名不副实的典故。《聊斋志异.折狱》:“〔费祎祉〕方宰淄时,松裁弱冠,过蒙器许,而驽钝不才,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。”
偏正 不会起舞的鹤。比喻人没出息,无能。也用作自谦之词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(祜)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。”《聊斋志异·折狱》:“过蒙器许,而驽钝不才,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。”△多用于人没才干方面。
皋庑:
源见“梁鸿赁庑”。指简陋居处。清 赵执信端午抵扬州假寓于使院之前鹾贾之馆诗:“芜城百万家,皋庑不可求。”
👍 点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