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县师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方置一人,掌本方事务,下设小县伯下大夫、小县伯上士、小县伯中士以佐其职,领县大夫下大夫等官属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。宣帝即位后复置。正五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,为地官府所属,正五命。任此职者,见《周书·儒林·樊深传》:“天和二年(公元567年),迁县伯中大夫,加开府仪同三司。”参见“乡伯中大夫”。
【县伯】: 爵名。 晋 代侯、伯、子、男皆封以县;历代因之。 南朝陈 始加开国二字,称为开国县伯、开国县子。 元 有县子、县男、无县伯。 明 废。隋书·百官志上:“ 陈 承 梁 ……其封爵亦为九等之差。郡王第一品。秩万石。嗣王、蕃王、开国郡县公,第二品。开国郡县侯,第三品。开国县伯,第四品。并视中二千石。开国子,第五品。开国男,第六品。并视二千石。汤沐食侯,第七品。乡、亭侯,第八品。并视千石。 关中 、
【中大夫】: 1.古代官名。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、中大夫、下大夫。荀子·大略:“上大夫、中大夫、下大夫,吉事尚尊,丧事尚亲。”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:“ 晋国 之法,上大夫二舆二乘,中大夫二舆一乘,下大夫专乘。”2. 汉 官名。备顾问应对。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:“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,拜为中大夫。”
盛京五部侍郎:
清朝入关以后,其原设于盛京(奉天府,今沈阳市)的六部均迁北京,仅以一内大臣留守。后逐渐恢复各部,但无吏部。原来各部尚书也不置,唯置侍郎一人。编制也与北京六部不同。各部官员皆以在京旗员与本地旗员参用。
历史官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