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典故【救灾恤患】救灾恤患解释,救灾恤患来历出处


恤:救济。谓解救抚恤他人或他方的灾难祸患。明.李贽《焚书.寒灯小话》:“今得人钱财,视同粪土,岂为谋王图霸,用之以结客乎?抑救灾恤患,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?”《东周列国志》三九回:“今楚戍谷伐宋,生事中原,此天授我以救灾恤患之名也。”


并列 对受灾害祸患地方的人民给以解救援助。《东周列国志》39回:“今楚戍谷伐宋,生事中原,此天授我以救灾恤患之名也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写解救人民于祸害灾难之时。→扶危救国 扶危拯弱 ↔坐视不救

  • 【救灾】:救济受灾的人民抗震救灾
  • 【恤患】: 谓济人于患难。 明刘基 春秋明经·莒人伐我东鄙:“凡书‘救’者,皆善其恤患而解纷也。”救济遭受祸患的人。后汉书·皇后纪论:“故知持权引谤,所幸者非己;焦心卹患,自强者唯国。” 南朝陈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:“ 黄河 白日,亟亶诚言,分灾卹患,事非虚旨。” 唐皮日休 春秋决疑:“故 春秋 之时,灭人国者多,救人国者鲜, 仲尼 旌其卹患也。”

  • 鹏飞:

    比喻贤士前程远大。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: “久弊风尘俗,殊劳关塞衣,绊骥还千里,垂鹏更九飞。” 参见:○鹏程万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