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明史·邵捷春传》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捷春以大昌上、中、下马渡,水浅地平,难以持久,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”。
绵溪水:
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之昌源河。方舆纪要卷28歙县: 绵溪水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源出绩溪县佛沦岭,下流入新安江。亦有灌溉之利”。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: 绵溪水 “东南流,径歙县东南五十里,达深渡,入新安江”
历史地名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明史·邵捷春传》崇祯十三年(1640),“捷春以大昌上、中、下马渡,水浅地平,难以持久,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”。
绵溪水:
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之昌源河。方舆纪要卷28歙县: 绵溪水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源出绩溪县佛沦岭,下流入新安江。亦有灌溉之利”。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: 绵溪水 “东南流,径歙县东南五十里,达深渡,入新安江”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