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原指鱼在泉水干涸后用唾味互相湿润,比喻人们在困境中互相支持和帮助。鲁迅《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》诗:“十年携手共艰危,以沫相濡亦可哀。”
偏正 濡,沾湿,润泽。用唾沫互相湿润。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。语本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。”陆星儿《达紫香悄悄地开了》:“这几年,再也没有了那时的艰苦,也就没有了在共度艰苦中以沫相濡的和乐。”△褒义。用于人际关系,双方多为至亲至爱者。→相濡以沫 濡沫涸辙
文举识:
源见“荐鹗”。孔融字文举。喻指受到识才者知遇。唐 李端酬晋侍御见寄诗:“本求文举识,不在子真官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