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

咫(zhǐ止):古代长度单位,周制八寸,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米。此处指能在一尺来长的画幅内,展示出千里河山的宏伟景象。王翚(1632——1717年),字石谷,号耕烟,常熟(今江苏常熟市)人。曾从著名画家王时敏学画,得以观览长江南北收藏家秘本,刻苦历练二十年。清康熙年间,诏书征召他,王翚以布衣(指平民)侍奉在皇宫内廷。清廷绘画康熙帝《南巡图》时,集中了国内有特别熟练绘画技巧的高明人物,都迟疑不决地没有人敢于上前拿起笔绘画,只有王翚口头讲解、手指教授,在一尺来长的画幅内,展示出千里河山的宏伟景象,先使众人分别绘画,然后他总合在一起画成。《南巡图》画成了,康熙帝称赞叫好,想封授他官职,王翚坚决辞官不做,于是给了丰厚的赏赐,让王翚回老家去了。

【出典】:

《清史稿》卷504《艺术传三·王翚传》13904页:“康熙中诏征,以布衣供奉内廷。绘《南巡图》,集海内能手,逡巡莫敢下笔,翚口讲指授,咫尺千里,令众分绘而总其成。图成,圣祖称善,欲授官,固辞,厚赐归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“每回忆六、七年中,咫尺千里,辄惘然若失。”


并列 咫,古代称八寸为咫;咫尺,比喻距离很近。①虽近在咫尺,却好像远隔千里。形容行路或相见艰难。宋·苏轼《何公桥》:“维水之利,千里咫尺……维水之害,咫尺千里。”宋·柳永《婆罗门令》词:“寸心万断,咫尺千里,好景良天,彼此空有相怜意,未有相怜计。”②形容画幅有限而景物寥廓深远。比喻事物的内容丰富或含义深远。唐·释彦悰《后画录》:“(展子虔)尤善楼阁人马,亦长远近山川,咫尺千里。”△多用于描写距离方面。→咫尺天涯。也作“咫尺万里”。

  • 【咫尺】: 1 ∶比喻相距很近天威不违颜咫尺。--左传·僖公九年咫尺之遥2 ∶比喻微小无咫尺之功
  • 【千里】: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。--吕氏春秋·察今

  • 如箭离弦:

    明·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:“亡命心如箭离弦,迷津指引始能前。”


    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随寓随安】随寓随安解释,随寓随安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随寓随安】随寓随安解释,随寓随安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随寓随安】随寓随安解释,随寓随安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】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解释,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】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解释,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】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解释,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灵光岿然】灵光岿然解释,灵光岿然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灵光岿然】灵光岿然解释,灵光岿然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灵光岿然】灵光岿然解释,灵光岿然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是非好歹】是非好歹解释,是非好歹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是非好歹】是非好歹解释,是非好歹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是非好歹】是非好歹解释,是非好歹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草玄堂】草玄堂解释,草玄堂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草玄堂】草玄堂解释,草玄堂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草玄堂】草玄堂解释,草玄堂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咫尺千里】咫尺千里解释,咫尺千里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三豕金根】三豕金根解释,三豕金根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三豕金根】三豕金根解释,三豕金根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三豕金根】三豕金根解释,三豕金根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