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”。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。《旧唐书.魏徵传》:“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。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”清 魏源《观往吟》之九:“载舟覆舟两未形,逆风顺风均不利。”
并列 民众犹如水可以载动船,亦可倾覆船。比喻人民大众是政权存亡的决定力量。语本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《旧唐书·魏征传》:“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。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。”※载,不读作zǎi。△多用于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方面。也作“覆舟载舟”。
华玉刻姬:
太平御览卷八十二“皇王部七”引纪年曰:‘后桀(即夏桀,为夏后氏末代亡国之君)命扁(扁,桀的带兵将领)伐山民(楚辞.天问所谓‘伐蒙山’即此),艺文类聚卷八十三引纪年作‘伐珉山’(太平御览卷八〇五引郡府纪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