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铸币。铜质。始铸于武帝元狩五年(前118),钱文曰“五铢”,重如其文,有周郭。初由中央、郡国共铸,亦称郡国五铢。元鼎二年(前115),京师铸赤仄钱,后废。至四年专由中央水衡都尉所属钟官、技巧(或曰均输)、辩铜三官署铸造五铢钱,称上林“三官钱”。自武帝元狩五年至平帝元始中,共铸五铢钱二百八十亿万余枚。新莽时禁用。东汉建武十六年(40),复行五铢钱。灵帝中平三年(186)又铸四出五铢,因钱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直达外郭,故名。五铢钱为汉代行使时间最久、质地最好、数量最多的官铸货币。东汉以后各朝仍有沿用,至唐武德四年(621)始废。" />
四出五铢
陶山集:
书名。北宋陆佃撰。原二十卷。久佚,清人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。收录诗、议、表、书信、杂著等。其中经解、策问等反映其哲学思想及政治主张。认为应时而变是“天道”的要求,指出为政之要在于“任贤立本”,若能选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