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说出有价值的语言。 古人认为把“道德品质”与“语言”相比较,前者是主要的。语出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’”《二程语录》卷一一:“人见六经,便以为圣人亦作文,不知圣人亦摅发胸中所蕴,自成文耳。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。”又引作〔有德者不必有言〕。意谓对人不能求全责备。宋.田锡《用材箴》:“圣贤亦然,人胡求全?是以有才者不必有德,有德者不必有言。”
【有德】: 1.有德行。谓道德品行高尚,能身体力行。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:“凡有道者有德者,使教焉。” 郑玄 注:“德,能躬行者。”论语·宪问:“子曰:‘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’” 唐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:“七十求退,人臣之常礼。若有德及气力尚壮,则君优而留之。”2.指有德行的人。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:“有德不可敌。”礼记·礼器:“是故昔先王尚有德,尊有道,任有能。” 孙希旦 集解:“有德,谓有德行者。
【有言】: 1.有名言,有善言。论语·宪问:“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”孟子·离娄上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 杨伯峻 注:“有言,意为有善言。”2.泛指有话。如:有言在先。
吮疽舐痔:
同“吮痈舐痔”。宋 苏轼渔樵闲话录下篇:“苟于进取以速利禄,吮疽舐痔无所不为者,非伥鬼欤?” 见“吮痛舐痔”。宋·苏轼渔樵闲话录下:“苟于进取以速利禄,~无所不为者,非伥鬼欤?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