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。《明史·李锡传》: 万历元年 (1573),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,“锡自统水师,次罗江,独当其冲。时贼屯板江大洲,累石树栅,潜以舟来袭”。即此。
南丹州溪峒安抚司:
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升南丹州置,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大德元年 1297 并入庆远路。 元至正末升南丹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。大德元年1297年并入庆远路。
历史地名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融江中。《明史·李锡传》: 万历元年 (1573),镇压怀远县瑶民起义,“锡自统水师,次罗江,独当其冲。时贼屯板江大洲,累石树栅,潜以舟来袭”。即此。
南丹州溪峒安抚司:
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升南丹州置,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。治所即今广西南丹县。大德元年 1297 并入庆远路。 元至正末升南丹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。大德元年1297年并入庆远路。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