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投,置:放。安置在闲散的位子上,指担任不重要的工作或不担任工作。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投闲置散,乃分之宜。”分( ㄈㄣˊ fén 忿):本分。宜:应该。
并列 投,放。置,安置。闲散,清闲少事。置于闲散职位,谓不受重用。语出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动而得谤,名亦随之。投闲置散,乃分之宜。”《痛史》1回:“不比那失位的昏君,衔璧舆榇之后,不过封他一个归命侯,将他投闲置散罢了。※散,不读作sàn。△多用于人事方面。→怀才不遇 ↔人尽其才
【投闲】: 亦作“ 投閒 ”。谓置身于清闲境地。 宋陆游 入秋游山赋诗之三:“屡奏乞骸骨,宽恩许投闲。” 明查士标 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:“僻性从来厌市闤,投閒山寺岁将残。” 清钮琇 觚賸·刘将军:“某投閒何足惜,独羣马伏櫪思战塲,为可惜耳。”亦作“ 投间 ”。乘隙;伺机。东观汉记·桓荣传:“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,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,投閒輒诵诗。”后汉书·延笃传:“百家众氏,投閒而作。
【置散】: 安置在闲散的职业。多指任为散官。 唐韩愈 进学解:“投闲置散,乃分之宜。” 宋陆游 霜草诗:“微官虽置散,束带终自悯。” 宋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:“ 李纲 虏所恶,置散可也。”
调虎离窠:
明·郭勋英烈传第73回:“天已大明,李文忠把大队人马,径抵应昌城外安营。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