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背本心的话。《镜花缘》第八八回:“仙凡路隔,尤不应违心之言,释当日之恨。”亦作“违心之论”。鲁迅《书信集.致王志之》:“也姑且不要太求全,因为求全责备,则有些人便远避了,坏一点的就来迎合,作违心之论。”
偏正 违背本心的话。《镜花缘》88回:“仙凡路隔,龙不应以违心之言,释当日之恨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言不由衷。→言不由衷 ↔心口如一 肺腑之言。也作“违心之论”。
怀璧其罪:
同“怀璧为罪”。清 赵翼古玉琀歌:“地下长眠倘有知,怀璧其罪鬼应泣。” 主谓 身藏美玉,因而获罪。比喻因有才能而遭到嫉妒、迫害。语出左传·桓公十年:“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。弗献,既而悔之,曰:‘周谚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