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称督亢渠。北魏陂渠名。在范阳郡(今河北涿州东)。径五十余里,支渠四通,毁废多时。孝明帝初,幽州刺史裴延儁表求营建,委本州北府长流参军卢文伟督修。陂成,溉田万余顷,北齐时曾岁收稻粟数十万石。今已涸废。参见“督亢”。
民彝:
周初政治观念,指民应遵循之伦6*理和法则。尚书·康诰:“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。”彝为礼器之总名,因只有贵族才能使用,故成为政权的象征,引申为常理、法则之意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:“周之制度典礼,乃道德之器械。
历史知识又称督亢渠。北魏陂渠名。在范阳郡(今河北涿州东)。径五十余里,支渠四通,毁废多时。孝明帝初,幽州刺史裴延儁表求营建,委本州北府长流参军卢文伟督修。陂成,溉田万余顷,北齐时曾岁收稻粟数十万石。今已涸废。参见“督亢”。
民彝:
周初政治观念,指民应遵循之伦6*理和法则。尚书·康诰:“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。”彝为礼器之总名,因只有贵族才能使用,故成为政权的象征,引申为常理、法则之意。王国维殷周制度论:“周之制度典礼,乃道德之器械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