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西汉元帝时置,为加官,诸侯、将军、卿大夫、尚书、郎中等官员,凡加常侍者,即可出入禁中,常侍皇帝左右。无定员,可多至数十人,任用士人。元帝以后称中长侍。东汉改为专职,侍从皇帝左右,顾问应对,赞导宫中诸事。初秩千石,后增为比二千石。名义上隶于少府,实则直属皇帝。明帝时定员四人,杂用士人与宦官。和帝时增为十人,并兼领卿署之职。安帝时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,不接公卿,遂成为宦官专职。东汉后期任此职者结党营私,把持朝政,权倾人主。三国蜀、十六国汉及成汉沿置。十六国西秦置为中枢长官,与左、右常侍共掌国务,任用士人。北魏复用为宦官的高级职位,侍从帝、后左右,传达诏命,受理尚书、门下奏事,四品上。北齐置为中侍中省次官,初定员四人,四品上。末年宦官当权,带此职者数十人,多封王,开府。隋代改称内常侍。金复置,为内侍寄禄官,正五品。
长信宫灯:
西汉铜器。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窦绾墓。作宫女跪坐持灯状,灯盘可转动,灯罩可开合。宫女体中空,头与右臂均可拆卸组装,并随意调节光亮和方向。右臂与烟道相通,烟炱可通过右臂进入体内,以保室内清洁,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