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汉时人。成帝时,官待诏。绥和二年(前7),提出治理黄河的上、中、下三策。他以为从黎明(今河南浚县东)改河北行入海,是为上策;从淇口至漳水,筑石堤,设水门,门下修渠,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,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流减洪,是为中策;而筑堤防洪,加高培厚,劳累无已,为最下策。
李烈钧:
1882—1946 江西武宁人,字协和。江西武备学堂肄业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学陆军。三十三年参加同盟会。宣统二年1910归国,任江西新军管带。后至云南,先后任讲武堂教官、兵备道提调、陆军小
历史知识西汉时人。成帝时,官待诏。绥和二年(前7),提出治理黄河的上、中、下三策。他以为从黎明(今河南浚县东)改河北行入海,是为上策;从淇口至漳水,筑石堤,设水门,门下修渠,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,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流减洪,是为中策;而筑堤防洪,加高培厚,劳累无已,为最下策。
李烈钧:
1882—1946 江西武宁人,字协和。江西武备学堂肄业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学陆军。三十三年参加同盟会。宣统二年1910归国,任江西新军管带。后至云南,先后任讲武堂教官、兵备道提调、陆军小
历史知识历史词典【国民军北伐团】国民军北伐团介绍,国民军北伐团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国民军北伐团】国民军北伐团介绍,国民军北伐团历史知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