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

指齐国使者向越王无强说:君王知人之失而不知己过,这如见人毫毛而不见自己眼毛,这就叫““目论”。此典比喻见识肤浅;或见识错误,酿成大错。越王句(gōu勾)践后第七代越王无强起兵北伐齐国,西战楚国,与中原各国争强斗胜。齐威王就派使者去游说越王无强,齐使者分析了当时各国的形势后说:“如今君王知道晋国的失算,却不知道越国自己的错误,这就是所谓的‘眼目’之论了”。由于越王无强见识错误,兴兵去讨伐楚国,反被楚威王出兵打败,杀了越王无强,越国从此分崩离析了,各族子争夺继承权,分散在江南沿海一带,他们投降楚国,向楚国朝贡。后以此典又作“目不见睫”。

【出典】:

《史记》卷41《越王句践世家》1748、1750页:“今王知晋之失计,而不自知越之过,是‘目论’也。”《索隐》:“言越王知晋之失,不自觉越之过,犹人眼能见豪毛而自不见其睫,故谓之‘目论’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萧统(昭明太子)编《文选·王简栖〈头陀寺碑文〉》:“穿凿异端者,以违方为得一;顺非辩伪者,比微言于目论。” 宋·王安石《再用前韵寄蔡天启》:“远求而近遗,如目不见睫。”

  • 【目论】: 1.谓像眼睛一样只见毫毛不见睫毛之论。比喻不自见其过失,无自知之明。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:“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,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。今王知 晋 之失计,而不自知 越 之过,是目论也。” 司马贞 索隐:“言 越王 知 晋 之失,不自觉 越 之过,犹人眼能见豪毛而自不见其睫,故谓之‘目论’也。” 唐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:“无量义处,如来之禪,皆同目论,谁契心传。”2.比喻肤浅狭隘的见
  • 【目】: 目 mù 眼睛:目光
  • 【论】: 论 (論) lùn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:论断

  • 民生凋敝:

    民生:人民的生计。凋敝:衰败,困苦。指生产遭破坏,经济萧条,人民生活困苦。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:“那时民生凋敝,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,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?”毛6*泽6*东论联合政府:“使得它自己和广大人民之间


    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闻鸡梦醒】闻鸡梦醒解释,闻鸡梦醒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闻鸡梦醒】闻鸡梦醒解释,闻鸡梦醒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闻鸡梦醒】闻鸡梦醒解释,闻鸡梦醒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穷鳞更浮】穷鳞更浮解释,穷鳞更浮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穷鳞更浮】穷鳞更浮解释,穷鳞更浮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穷鳞更浮】穷鳞更浮解释,穷鳞更浮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人一己百】人一己百解释,人一己百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人一己百】人一己百解释,人一己百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人一己百】人一己百解释,人一己百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戴家溪】戴家溪解释,戴家溪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戴家溪】戴家溪解释,戴家溪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戴家溪】戴家溪解释,戴家溪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一鳞半甲】一鳞半甲解释,一鳞半甲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一鳞半甲】一鳞半甲解释,一鳞半甲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一鳞半甲】一鳞半甲解释,一鳞半甲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目论】目论解释,目论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闻犬洞】闻犬洞解释,闻犬洞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闻犬洞】闻犬洞解释,闻犬洞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闻犬洞】闻犬洞解释,闻犬洞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