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长江中游北岸的一段堤防。从湖北江陵城西北的万城到江陵(今荆州)、监利两县交界的拖茆埠,全长约126公里。清初,该地区的北岸地面比汛期水位已低数米之多,是防汛重点堤段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,江陵城西南堤防决口二十二处,洪水入城,损失惨重。高宗拨银二百万两进行救灾和修堤,旋又制定严格的堤防修守制度,从此该堤段倍受重视。万城堤之名也始于此时。1918年改称荆江大堤。
正押衙:
官名。唐末、五代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司所置属官。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以盐铁转运使额职极多,将正押衙设为尚书省省职,为转迁之序。其下有同押衙、衙前都虞候、衙前子弟,其他名目撤销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