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

诚悬,唐柳公权之字。柳公权借谈书法向皇帝进谏。后以此典赞誉刚正不阿,直言善谏。柳公权(778-865年)字诚悬,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人,著名书法家。历仕穆、敬、文、武、宣诸朝,官至太子少师,封河东郡公。公权学识渊博,淹贯诗、书、春秋、国语诸经,而尤以书法著称。他初学王羲之,后遍阅近代笔法,受益于欧阳询、颜真卿,而又别出新意,自成一家。其书法结构严紧,险中生态,枯润纤秾,掩映相发,笔力瘦劲,方圆并妙,体势劲媚。当时大臣家的碑志,非出自他的手笔,其子孙就会被视为不孝。一些国家进贡的使臣,也另外拿出钱财购求他的笔墨。他与颜真卿并称“颜柳”,并有“颜筋柳骨”之谓。公权生性刚正,直言善谏,不计较个人得失。一次,唐穆宗向其请教书法。他回答说:“心要正笔才能正,笔正才算得上书法。”当时穆宗荒滛奢侈,因而他故意这样讲。穆宗也明白公权是在借书法为进谏。

【出典】:

《新唐书》卷163《柳公权传》5029页:“帝问公权用笔法,对曰:‘心正则笔正,笔正乃可法矣。’时帝荒纵,故公权及之。帝改容,悟其以笔谏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苏轼诗集》卷11《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》之二:“何当火急传家法,欲见诚悬笔谏时。”

  • 【诚悬】: 亦作“ 诚县 ”。喻指处事公正明察。语本礼记·经解:“故衡诚县,不可欺以轻重。” 郑玄 注:“衡,称也;悬谓锤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衡谓称,衡县谓称锤;诚,审也。若称衡详审县锤,则轻重必正。” 唐刘梦得 荐处士王龟:“况遇相公持衡,敢有所启;诚悬之下,轻重难欺。”
  • 【笔谏】: 谓借用书法运笔的道理讽喻劝谏。旧唐书·柳公权传:“ 穆宗 政僻,尝问 公权 笔何尽善,对曰:‘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。’上改容,知其笔諫也。” 宋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之二:“何当火急传家法,欲见 诚悬 笔諫时。”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:“余外舅家收 柳公权 亲笔啟草二十四……前辈俱跂为 柳 笔,然非 柳 亦不能造此,但啟中有笔諫之语,岂它人上 柳 启, 柳 自书之耶?”

  • 曹邱:

    借指荐引之人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·娇娜: “少年细诘行踪,意怜人,劝设帐授徒。生叹曰:‘羁旅之人,谁作曹邱者?’ ” 参见:○一诺千金


    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努目撑眉】努目撑眉解释,努目撑眉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努目撑眉】努目撑眉解释,努目撑眉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努目撑眉】努目撑眉解释,努目撑眉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和凝衣钵】和凝衣钵解释,和凝衣钵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和凝衣钵】和凝衣钵解释,和凝衣钵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和凝衣钵】和凝衣钵解释,和凝衣钵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释,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释,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解释,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苦尽甜来】苦尽甜来解释,苦尽甜来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苦尽甜来】苦尽甜来解释,苦尽甜来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苦尽甜来】苦尽甜来解释,苦尽甜来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浑沌未凿】浑沌未凿解释,浑沌未凿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浑沌未凿】浑沌未凿解释,浑沌未凿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浑沌未凿】浑沌未凿解释,浑沌未凿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诚悬笔谏】诚悬笔谏解释,诚悬笔谏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刎颈】刎颈解释,刎颈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刎颈】刎颈解释,刎颈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刎颈】刎颈解释,刎颈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