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目断:竭尽目力所见。谓竭尽目力而看望不到,因而内心悲痛。多形容因别离而伤心之极。唐.元稹《同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臣自离京国,目断魂销,每至五更朝谒之时,臣实制泪不得。”亦作“目断魂消”。明.无名氏《精忠记.辞母》:“只今别去,山长水遥,意匆匆远离膝下,目断魂消。”
并列 断,停止。眼睛注视着直到看不见为止,心里随之产生悲痛之感。多形容离愁而引起的悲伤痛苦。唐·元稹《同州刺史谢上袁》:“臣自离京国,目断魂销,每至五更朝谒之时,臣实制泪不得。”△用于人的感情方面。也作“目断魂消”。
【目断】: 犹望断。一直望到看不见。 唐丘为 登润州城诗:“乡山何处是,目断 广陵 西。” 宋晏殊 诉衷情词:“凭高目断,鸿雁来时,无限思量。”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:“无语凭阑干,目断行云。” 王季思 校注:“目断,犹云望断。” 清陈维崧 望湘人·寓楼微雪咏隔垣所见词:“枉目断瑶堦,难递 飞琼 音信。”
【魂销】: 亦作“ 魂消 ”。1.指死亡。 唐元稹 感梦诗:“行吟坐叹知何极?影絶魂销动隔年。今夜 商山 馆中梦,分明同在后堂前。”2.谓灵魂离体而消失。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。旧唐书·郑畋传:“自 函洛 构氛,鑾舆避狄,莫不指铜驼而眥裂,望 玉垒 以魂销。” 宋张先 南乡子词:“何处可魂消? 京口 终朝两信潮。” 清王士禛 灞桥寄内诗:“ 太华终南 万里遥,西来无处不魂销。”
守庚申:
同“庚申守”。唐 程紫霄示守庚申众诗:“不守庚申亦不疑,此心常与道相宜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