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上海市旧城区西北十里,吴淞江滨。因地处当时吴淞江下游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芦子渡旁,故名。宋以后被附会为沪渎垒。
蔇:
又作暨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春秋: 庄公九年 前685,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”。杜注: “蔇,鲁地。琅邪缯县北有蔇亭。” 公羊传作 “暨”。 古邑名。又作暨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
历史地名在今上海市旧城区西北十里,吴淞江滨。因地处当时吴淞江下游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芦子渡旁,故名。宋以后被附会为沪渎垒。
蔇:
又作暨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。春秋: 庄公九年 前685,“公及齐大夫盟于蔇”。杜注: “蔇,鲁地。琅邪缯县北有蔇亭。” 公羊传作 “暨”。 古邑名。又作暨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