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.陈次升《谠论集》三《弹蔡京第三状》:“洗垢索瑕,中伤士类,……毒流天下,实不忍闻,主行虽在章惇,(蔡)卞实启之,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,天下之所共知也。”
夜叉是恶鬼,面目狰狞。夜叉虽面带笑容,但笑总归还是要吃6*人的。后因以“笑面夜叉”比喻面带笑容而心地狠毒的人。
宋.刘克庄《后村集》卷二一《杂记》诗:“贬削村夫子,褒崇笑夜叉。”
偏正 夜叉,佛教指恶鬼。面带笑容的恶魔。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建中靖6*国元年,侍御史陈次升言章,以蔡元度为笑面夜叉。”△贬义。用以比喻面善心恶的人,脸上常带着笑容,但心肠狠毒。
格格不吐:
谓有所格碍,不能尽情论述。清何焯义门读书记.元丰类稿:“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,其论事又格格不吐,此少作故也。”鲁迅花边文学.做文章:“因为要推倒旧东西,就要着力,太着力,就要‘做’,太‘做’,便不但‘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