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钟鸣漏尽”。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.赋鹤》:“恁呵直待途穷日暮,钟鸣漏晓。”
藜床:
三国志.魏书.管宁传注高士传:“管宁自越海及归,常坐一木榻(即藜床),积五十余年,未尝箕股(伸开大腿,象簸箕的样子而坐叫箕股,箕股被视为不恭。),其榻上当膝处皆穿。”三国时,魏国的管宁是位高士,曾屡征
历史典故同“钟鸣漏尽”。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.赋鹤》:“恁呵直待途穷日暮,钟鸣漏晓。”
藜床:
三国志.魏书.管宁传注高士传:“管宁自越海及归,常坐一木榻(即藜床),积五十余年,未尝箕股(伸开大腿,象簸箕的样子而坐叫箕股,箕股被视为不恭。),其榻上当膝处皆穿。”三国时,魏国的管宁是位高士,曾屡征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