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古代帝王在宫中所设之市肆。如春秋齐桓公、东汉灵帝、南齐东昏侯皆曾设之。目的多为行乐。梁元帝萧绎著《金楼子·箴戒》:“汉灵帝时,作列肆于后宫,使采女贩卖,更相盗窃,斗争之声,闻于人间。帝著商贾服,饮宴于其间。”《旧唐书·中宗纪》载,唐中宗亦“遣宫女为市肆,鬻卖众物,令宰臣及公卿为商贾,与之交易,因为忿争,言辞猥亵。上与后观之,以为笑乐。”②唐时宦官承办宫中用品,在市场以低价强购掠夺人民资财之方式。始见于天宝中。贞元时,宫市使置*白望数百人于东西两市及要闹坊曲,凡见所需之物,倚势强令卖者送往皇宫,给价十不偿一,且多以绢绫或红、紫色染旧衣、败缯,尺寸裂之以酬。每至宫门,尚强索门户钱、脚价银,稍不逊,有殴至流血者,至卖者重负入市,空手而归。故每宦官出,沽浆卖饼之家皆撤肆塞门。顺宗即位,与五坊小儿等同罢。
小蕃部下大夫: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556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蕃部次官,佐蕃部中大夫掌诸侯朝觐礼仪。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为蕃部长官,称蕃部下大夫。宣帝即位,复置中大夫,仍为次官。正四命。隋开皇元年581罢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