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介休县: 洪山水在 “县东南二十里。一名石洞水。源出洪山,或谓之胜水,四泉并发,四时不竭。宋文彦博引为东、中、西三渠,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,凡九十余顷,西北流注于汾”。
沮中:
亦作柤中。指今湖北南漳、宜城两县蛮河流域一带。一说今湖北沮河上游地区。晋书·宣帝纪: 魏正始二年 505,“ 吴 朱然、孙伦围樊城,诸葛瑾、步隲掠柤中,帝请自讨之”。水经·沔水注: “ 沶水 上通梁
历史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介休县: 洪山水在 “县东南二十里。一名石洞水。源出洪山,或谓之胜水,四泉并发,四时不竭。宋文彦博引为东、中、西三渠,灌自城以东数村之田,凡九十余顷,西北流注于汾”。
沮中:
亦作柤中。指今湖北南漳、宜城两县蛮河流域一带。一说今湖北沮河上游地区。晋书·宣帝纪: 魏正始二年 505,“ 吴 朱然、孙伦围樊城,诸葛瑾、步隲掠柤中,帝请自讨之”。水经·沔水注: “ 沶水 上通梁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