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.小雅.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毛传:“底,至也。”后以谓没有止境。宋.周南《题徽宗实录》:“以至外国相侵,竟无虚日,而其祸靡所底止矣。”明.朱同《送休宁县尹杜贯道秩满序》:“兵燹以来,室庐敝于隳突,体力惫于奔驰,而靡所底止者二十年于兹矣。”
述宾 没有止境。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△多用于情状方面。
棘端:
同“棘端猴”。南朝 梁 何逊又答江革诗:“棘端虽非譬,至妙安可量?要知同罔象,然始见毫芒。”
历史典故《诗.小雅.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毛传:“底,至也。”后以谓没有止境。宋.周南《题徽宗实录》:“以至外国相侵,竟无虚日,而其祸靡所底止矣。”明.朱同《送休宁县尹杜贯道秩满序》:“兵燹以来,室庐敝于隳突,体力惫于奔驰,而靡所底止者二十年于兹矣。”
述宾 没有止境。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△多用于情状方面。
棘端:
同“棘端猴”。南朝 梁 何逊又答江革诗:“棘端虽非譬,至妙安可量?要知同罔象,然始见毫芒。”
历史典故历史典故【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】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解释,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】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解释,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