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谓自招罪过。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二回:“岂不知元帅虎威,马到成功?焉敢复生贰心,自取罪戾。”亦作“自取咎戾”。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第六章:“目下大敌当前,万不可再事疏忽,自取咎戾!”
主谓 罪戾,罪过。自己招致罪过。《水浒后传》12回:“岂不知元帅虎威,马到成功?焉敢复生贰心,自取罪戾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处世方面。 →自取其咎 ↔自求多福。也作“自取咎戾”。
【自取】: 1.自己招致。孟子·离娄上:“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。”庄子·齐物论:“夫吹万不同,而使其自已也,咸其自取,怒者其谁耶?” 宋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:“二师覆败乃自取,岂是廊庙谋不臧。” 明王守仁 瘗旅文:“皆尔自取,谓之何哉。”2.谓自己取代之。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:“﹝ 先主 ﹞谓 亮 曰:‘君才十倍 曹丕 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’”
【罪戾】: 罪愆。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:“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,弛於负担,君之惠也。”国语·晋语四:“君实不能明训,而弃民主。余,罪戾之人也,又何患焉?” 宋秦观 边防策上:“赦其罪戾,与之更始。”红楼梦第一○五回:“如今 政老 且带司员实在将 赦老 家产呈出,也就完事;切不可再有隐匿,自干罪戾。”
空函:
晋书.殷浩传:“后温(东晋大将军桓温)将以浩为尚书令,遗(音wèi写给之义)书告之,浩欣然许焉。将答书,虑有谬误,开闭者数十,竟达空函,大忤温意,由是遂绝。”东晋时,大将军桓温写信给罢官在家的殷浩,说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