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温柔甜美,如诗如画的情趣。峻青《海娘娘》:“人们就像置身在温馨的春夜里,在月色溶溶柳丝拂拂的池塘旁边倾听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时,情不自禁地激起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恬静而又近于陶醉的感情。”亦作“画意诗情”。朱自清《燕知草序》:“杭州是历史上的名都,西湖更为古今中外所称道;画意诗情,差不多俯拾即是。”
并列 形容文艺作品情景交融,优美动人。也指景色富有诗、画的意境。从维熙《泥泞》:“此情此景真有画面容纳不了的诗情画意。”△多用于描写景色方面。→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。也作“画意诗情”。
【诗情】: 1.作诗的情绪、兴致。 唐刘禹锡 秋词之一:“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 宋陆游 瀼西诗:“亦知忧吏责,未忍废诗情。” 清王夫之 东阁梅诗:“香国 扬州 锦阵豪,诗情偏向峭寒高。”2.诗一般的美妙意境。 郭小川 春歌之一:“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,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。”
【画意】: 1.指绘画的意旨或意境。汉书·霍光传:“君未諭前画意邪?立少子,君行 周公 之事。”宣和画谱·王维:“ 维 善画,尤精山水……其思致高远,初未见於丹青,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。” 金元好问 祖唐臣所藏樗轩画册诗之二:“牧笛无声画意工,水村烟景緑杨风。” 明袁宏道 入盘山诗:“分明真山子,的的有画意。”2.指画出意境、神情。 宋欧阳修 盘车图诗:“古画画意不画形, 梅 诗咏物无隐情。” 宋
悲丝染:
源见“墨子悲染丝”。慨叹受世俗影响难以自拔。清 丘逢甲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之二:“百年人事悲丝染,四海风尘把剑看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