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嘉靖五年 (1526) 改芒部府置镇雄军民府,属四川布政司。治所即今云南镇雄县。民国 《云南镇雄县地志资料细目》: “因夷俗武悍,地多镇关要寨,设流官知府、经历诸职以镇抚之,此命名之义也。” 辖境约当今云南镇雄、威信、彝良等县地。万历三十七年 (1609) 罢称军民府。清雍正五年 (1727) 改属云南,六年 (1728) 降为州。
原为芒部府,属四川布政司。明嘉靖五年(1526年)改土归流,芒部府改名镇雄军民府,移治今云南省镇雄县。万历三十七年(1609年)改为府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镇雄、彝良、威信等县地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改隶云南省,次年降为镇雄州。
彰公山:
又称彰山、大彰山。在江西省婺源县北。三海经称“三天子都”,今主峰存“三天子都”残碑。又云“渐江、庐江皆发源于此地。唐末,道士张公隐居于此,终日采药炼丹,故名张公山,后易为彰公山。主峰擂鼓尖海拔163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