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:仁爱。义:合宜的道德、行为。在大的根本方面行事合于仁义。《三国演义》四三回:“当阳之败,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,扶老携幼相随,不忍弃之,日行十里,不思进取江陵,甘与同败,此亦大仁大义也。”
并列 高度的仁爱和正义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似顺论·分职》:“无费乎与岐周,而天下称大仁,称大义,通乎用非其有。”吴玉章《从鸦片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13:“(喻云纪)深受感动,觉得革命既是大仁大义的崇高事业,而革命同志又复亲如手足,因此便要求加入同盟会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有仁义道德方面。→大仁大勇 大智大勇大义凛然 ↔不仁不义
粉装玉琢:
用白6*粉装饰、白玉雕琢而成。多用以形容人的肌肤白净润泽,体态美好。红楼梦第一回:“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,乖觉可喜,便伸手接来,抱在怀中。”三侠五义第六十回:“登时将九如打扮起来,真是人仗衣帽,更显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