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镇名。在海南省东方市东北部、昌化江下游南畔。属三家镇。人口 5060。清康熙年间建村,居民由福建莆田迁居,初名居仁。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)改称今名。“玉”指地力肥沃,“雄”指人才众多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公路通新街四更公路。
铜城闸河:
在今安徽含山县南铜闸镇境。方舆纪要 卷29和州: 铜城堰,“ 志 云: 铜城闸河在含山县南铜城乡之六都,受天河、黄洛河支流,东至闸口分流为牛屯河,其南一支为三叉河。每江湖水泛,牛屯河溢不易泄,辄冲溢
历史地名集镇名。在海南省东方市东北部、昌化江下游南畔。属三家镇。人口 5060。清康熙年间建村,居民由福建莆田迁居,初名居仁。清乾隆十四年(1749年)改称今名。“玉”指地力肥沃,“雄”指人才众多。产稻、甘薯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公路通新街四更公路。
铜城闸河:
在今安徽含山县南铜闸镇境。方舆纪要 卷29和州: 铜城堰,“ 志 云: 铜城闸河在含山县南铜城乡之六都,受天河、黄洛河支流,东至闸口分流为牛屯河,其南一支为三叉河。每江湖水泛,牛屯河溢不易泄,辄冲溢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