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《公羊传.桓公十一年》:“权者何?权者反于经,然后有善者也。”后以“反经行权”指为顺应形势,暂悖常道,采用变通做法。元 施惠《幽闺记.招商谐偶》:“倘遇不良之人,无赖之辈,强逼为婚,非惟玷污了身子,抑且所配非人。不若反经行权,成就了好事罢。”
并列 经,常道;权,权宜之计。违反常道,权宜行事,以顺应当时形势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诸吕为从,谋弱京师,而(周)勃反经合于权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32:“固无此礼,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,只得反经行权,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。”△多用于通变方面。也作“反经从权”、“反经合权”。
【反经】: 1.不循常规。公羊传·桓公十一年:“权者何?权者反於经,然后有善者也。”史记·太史公自序:“诸 吕 为从,谋弱京师,而 勃 反经合於权。”2.恢复常道。孟子·尽心下:“君子反经而已矣,经正则庶民兴,斯无邪慝矣。” 朱熹 集注:“反,復也;经,常也,万世不易之常道也。” 清钱谦益 娄江十字诗序:“非有反经之君子,循其本而救之,则终於胥溺而已矣。”3.谓不合儒家的经典。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
【行权】: 1.改变常规,权宜行事。公羊传·桓公十一年:“权者,反於经然后有善者也……行权有道,自贬损以行权,不害人以行权。” 唐李翱 帝王所尚问:“是文与忠、敬,皆非帝王之所尚,乃帝王之所以合变而行权者也。” 清蒋士铨 桂枝霜·完忠:“保骨肉,行权可矣!”2.使用势力。汉书·游侠传·郭解:“ 解 布衣为任侠行权,以睚眦杀6*人, 解 不知,此辠甚於 解 知杀之。当大逆无道。”
目不识书:
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:“李士宁者,蓬州人,自言学多诡数,善为巧发奇中,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亦作“目不知书”。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一:“后赵 石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