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至道二年(996)置。治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);三年废。南宋绍兴三年(1133)复置,属利州路。地居川、陕交通要隘。嘉定十二年(1219)张威败金兵于此。蒙古改为大安州,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又降为大安县。
签部:
明后期对吏部的讥讽之称。万历二十二年1594,吏部选官,行*掣签法。初行称公,其后弊病百出。天启时,吏部尚书赵南星一度停掣签之法。天启末复行,故时人讥之为签部。
历史知识北宋至道二年(996)置。治三泉县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);三年废。南宋绍兴三年(1133)复置,属利州路。地居川、陕交通要隘。嘉定十二年(1219)张威败金兵于此。蒙古改为大安州,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又降为大安县。
签部:
明后期对吏部的讥讽之称。万历二十二年1594,吏部选官,行*掣签法。初行称公,其后弊病百出。天启时,吏部尚书赵南星一度停掣签之法。天启末复行,故时人讥之为签部。
历史知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