犹豫而不能作出决定。《东周列国志》七一回:“景公口虽唯唯,终以田、陈同族为嫌,踌躇不决。”亦作“踌躇未决”。《隋唐演义》八三回:“但恐贵妃与虢夫人不舍他,因此踌躇未决。”
并列 犹豫,无法作出决定。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黑头放开他,心时也踌躇不决,分开追问,猫头鹰同汪伯伦讲的一样,看来不是撒谎,可他找到那个地下室的时候,程石又不在。”△用于心神不定。也作“踌躇不定”、“踌躇未决”。
以伪乱真:
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,使真假不分。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.勉学:“汉书.王莽赞云:‘紫色蛙声,馀分闰位。’谓以伪乱真耳。”高燮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:“以伪乱真恣惶惑,何人辨析荡清廓。”亦作“以假乱真”。清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