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志士不遇。唐许棠《献独孤尚书》诗: “虚抛南楚滞西秦,白首依前衣白身。退鹢已经三十载,登龙曾见一千人。” 参见:○游秦滞燕
一国三公:
左传.僖公五年:“初,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,不慎,寘薪焉。夷吾诉之。公使让之。士蒍……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’”春秋时,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、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,不慎将柴
历史典故比喻志士不遇。唐许棠《献独孤尚书》诗: “虚抛南楚滞西秦,白首依前衣白身。退鹢已经三十载,登龙曾见一千人。” 参见:○游秦滞燕
一国三公:
左传.僖公五年:“初,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,不慎,寘薪焉。夷吾诉之。公使让之。士蒍……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’”春秋时,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、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,不慎将柴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