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兴致高,情绪激昂。曹禺《日出》第二幕: “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。” ●南奶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 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采烈。” 叔夜: 嵇康字。兴高: 旨趣高超。采烈: 风采照耀。刘勰认为,嵇康为人性格刚强,愤世嫉俗,为文旨趣甚高,风采照耀。
并列 原指文章志趣高超,文词犀利。语本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叔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现多形容兴致高,情绪愉快。高和《越轨诉讼》:“大伯兴高采烈,路上问起赵雅兰在海兴的工作、生活情况。”△多用于精神饱满,情绪热烈,且高兴、欢乐、兴奋。→兴致勃勃 欢天喜地手舞足蹈 欢欣鼓舞 ↔兴味索然 意兴阑珊 闷闷不乐 没精打采 郁郁寡欢 长吁短叹 灰心丧气
牙钟:
借指一对知心朋友。 清魏源椒山琴和太初修撰诗: “运丁叔季谁牙钟,不如收视反听聪。”参见:○高山流水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