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孜孜不怠”。南朝 梁 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贵而好礼,怡寄典坟,虽牵以物役,孜孜无怠,乃撰《四部要略》。”《南史.梁纪中.武帝下》:“〔梁武帝〕勤于政务,孜孜无怠。每冬月四更竟,即敕把烛看事,执笔触寒,手为皴裂。”
见“孜孜不怠”。《南史》卷7:“勤于政务,孜孜无怠。每冬月四更竟,即敕把烛看事,执笔触寒,手为皴裂。”
物不平则鸣:
唐.韩愈送孟东野序:“大凡物不平则鸣: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。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鸣:发出声响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“物不平则鸣”,意谓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。后以之比喻人遇到不公平的事,必奋起叫喊或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