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谓礼贵有来有往。古人认为,礼节要注重互相来往,有往无来,不合于礼;有来无往,也不合于礼。人类社会,有礼约束,社会就安定,无礼约束,就会动荡。
【出典】: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”
【例句】:
宋·胡寅《斐然集》四《寄唐坚伯诗》:“礼尚往来思报玖,情深汲引屡抛砖。”
主谓 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。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后也指以对等或相应的行为相报答。徐兴业《金瓯缺》:“他们七嘴八舌地交换着愤怒的斥骂,骂那些辽军不识抬举,不懂得礼尚往来。”△多用于人际交往或社会活动方面。→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投桃报李 礼无不答 投木报琼 投瓜报玉 ↔不相闻问
株待:
同“株守”。聊斋志异.菱角:“大乱时,人事翻覆,何可株待?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