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河南郏县西十里。汝水支流《新唐书·哥舒曜传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围哥舒曜于襄城。河南都统李勉为解襄城围,令神策将刘德信等袭许州,“未至,有诏切让,使班师,德信等惶惑还,军无斥侯,至扈涧,为贼设伏诡击,死者殆半,器械辎重皆亡”。即此。
夏路:
道路名。战国时楚国北经方城,通中原华夏诸国之要道。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: 齐使者说越王曰: 楚 “夏路以左,不足以备秦”。索隐 引刘氏云: “楚适诸夏,路出方城,人向北行,以西为左,故云夏路以左。”
历史地名在今河南郏县西十里。汝水支流《新唐书·哥舒曜传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围哥舒曜于襄城。河南都统李勉为解襄城围,令神策将刘德信等袭许州,“未至,有诏切让,使班师,德信等惶惑还,军无斥侯,至扈涧,为贼设伏诡击,死者殆半,器械辎重皆亡”。即此。
夏路:
道路名。战国时楚国北经方城,通中原华夏诸国之要道。史记·越王句践世家: 齐使者说越王曰: 楚 “夏路以左,不足以备秦”。索隐 引刘氏云: “楚适诸夏,路出方城,人向北行,以西为左,故云夏路以左。”
历史地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