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行事不怕风险,无所顾忌。《隋唐演义》六九回:“又过年余,是她运到,唐俭点选进宫,敕赐才人,性格聪敏,凡诸音乐,一习便能,敢作敢为,并不知宫中忌惮。”清.翁方纲《石洲诗话》卷四:“石湖、诚斋……与放翁并称,而诚斋较之石湖,更有敢作敢为之色,颐指气使,似乎无不如意,所以其名尤重。”朱自清《论气节》:“气是敢作敢为,节是有所不为——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。”
并列 做事果断,勇担风险,无所畏惧。朱自清《论气节》:“气是敢作敢为,节是有所不为——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耿直。→敢作敢当 ↔畏首畏尾
登春台:
老子:“来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。”后以“登春台”比喻盛世和乐气象。晋 潘岳秋兴赋:“仰群俊之逸轨兮,攀云汉以游骋。登春台之熙熙兮,珥金貂之炯炯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