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洞冥记》卷二:“神女留玉钗以赠帝,帝以赐赵婕妤。至昭帝 元凤中,宫人犹见此钗。黄諃欲之,明日示之,既发匣,有白燕飞升天。后宫人学作此钗,因名玉燕钗,言吉祥也。”后因以“玉燕钗”称美钗。唐 李白《白头吟》:“头上玉燕钗,是妾嫁时物。”宋 毛滂《踏莎行》词:“玉燕钗寒,藕丝袖冷。”
仕执珪:
比喻仕途得志。南朝梁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三: “要途访赵使,闻君仕执珪。” 参见:○斩蛟
历史典故《洞冥记》卷二:“神女留玉钗以赠帝,帝以赐赵婕妤。至昭帝 元凤中,宫人犹见此钗。黄諃欲之,明日示之,既发匣,有白燕飞升天。后宫人学作此钗,因名玉燕钗,言吉祥也。”后因以“玉燕钗”称美钗。唐 李白《白头吟》:“头上玉燕钗,是妾嫁时物。”宋 毛滂《踏莎行》词:“玉燕钗寒,藕丝袖冷。”
仕执珪:
比喻仕途得志。南朝梁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三: “要途访赵使,闻君仕执珪。” 参见:○斩蛟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