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左传.宣公三年》:“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(王孙满)对曰:‘在德不在鼎。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螭魅魍魉,莫能逢之,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图鬼神百物之形,使民逆备之。”
周大夫王孙满赞美大禹皇帝把各种神怪妖魔的形象,铸在鼎上,使人民能够识别,易于防范。后遂用为识别邪6*恶之典。
唐.韩愈《谢自然诗》:“余闻古夏后,象物知神奸。”
鸿羽:
源见“雁足书”。喻指信使。宋 吕诲和邵尧夫见寄时知邓州:“冥冥鸿羽在云天,邈阻风音已十年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