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
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

门,门户,宗派。政出多门,形容主张不一致,各行其是。公元前529年,晋昭公邀诸侯会盟于平丘。在盟会上,郑国大夫子产力争向晋国少纳贡赋。他说,诸侯之间休息甲兵,不搞战争,是好事。但是作为霸主的晋国催征贡赋的使臣无月不至,逼令小国完纳,使得小国无法生存。决定小国生存还是灭亡,就看今天了。会议从中午一直开到晚上,晋国才同意子产的要求。签订盟约之后,子太叔责备子产说:“如果诸侯为此前来讨伐郑国,不是更难对付吗?”子产说:“晋国政事出于很多家族,他们自己先不能一心一德,苟且偷安尚且不及,哪里还有力量讨伐别的国家。一个国家不和别国力争,就会遭到欺凌,还成什么个国家?”

【出典】:

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及盟,子产争承,曰:‘……诸侯靖兵,好以为事。行理之命,无月不至。贡之无艺,小国有阙,所以得罪也。诸侯修盟,存小国也。贡献无极,亡可待也。存亡之制,将在今矣。’自日中以争,至于昏,晋人许之。既盟,子太叔咎之曰:‘诸侯若讨,其可渎乎?’子产曰:‘晋政多门,贰偷之不暇,何暇讨?国不竞亦陵,何国之为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武帝记》上:“政出多门,乱其阶矣!”


主谓 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。形容领导不力,权力分散,局面混乱。语本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鲁之有季孟,犹晋之有栾范也,政令于是乎成。今其谋曰:‘晋政多门,不可从也。’”宋·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:“汉自威灵以来,上失其道,政出多门,宦官之乱才息,董卓之祸复兴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行政管理方面。→政令不一

  • 【政】: 政 zhèng 治理国家事务:政治
  • 【多门】: 1.谓颁令之处很多。左传·襄公三十年:“﹝ 陈 ﹞政多门。” 杜预 注:“政不由一人。”左传·昭公十三年:“ 晋 政多门。” 杜预 注:“政不出一家。”宋书·王玄谟传:“时朝政多门, 玄谋 以严正不容,徙 青冀 二州刺史。”南史·梁纪上:“‘六贵’……‘八要’,及舍人 王咺之 等四十餘人,皆口擅王言,权行国宪。帝谓 张弘策 曰:‘政出多门,乱其阶矣。’” 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:“

  • 奚奴:

    周礼.天官“奚三百人”汉 郑玄注:“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,其少才知以为奚。今之侍史官婢。”后以“奚奴”称奴仆。唐 李商隐李贺小传:“恒从小奚奴,骑距驴,背一古破锦囊,遇有所得,即书投囊中。”


    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熏灼】熏灼解释,熏灼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熏灼】熏灼解释,熏灼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熏灼】熏灼解释,熏灼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间何阔逢诸葛】间何阔逢诸葛解释,间何阔逢诸葛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间何阔逢诸葛】间何阔逢诸葛解释,间何阔逢诸葛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间何阔逢诸葛】间何阔逢诸葛解释,间何阔逢诸葛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璿图】璿图解释,璿图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璿图】璿图解释,璿图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璿图】璿图解释,璿图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江陵种橘】江陵种橘解释,江陵种橘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江陵种橘】江陵种橘解释,江陵种橘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江陵种橘】江陵种橘解释,江陵种橘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无地自处】无地自处解释,无地自处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无地自处】无地自处解释,无地自处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无地自处】无地自处解释,无地自处来历出处...

    历史典故【政出多门】政出多门解释,政出多门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民变蜂起】民变蜂起解释,民变蜂起来历出处
  • 历史典故【民变蜂起】民变蜂起解释,民变蜂起来历出处 >> 历史典故【民变蜂起】民变蜂起解释,民变蜂起来历出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