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出法度,不遵守道德规范。《明史.杨时乔传》:“逾闲荡检,反道乱德,莫此为甚。”《文学遗产》1988年第3期:“这些色6*情描写有时含蓄……在正统士大夫眼里也自然仍是逾闲荡检的,还不止‘艳浮’而已。”
并列 逾,超越;闲,界限,范围;荡,败坏;检,规矩法度。越出道德规范,败坏法度。语本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又《晋书·戴逵传》:“道家去名者,欲以笃实也,苟失其本,又有越检之行”。梁启超《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》:“耳洛克康德意欲自由之论,则相率于逾闲荡检。”△贬义。用于违规。→蔑伦悖理
仕执珪:
比喻仕途得志。南朝梁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三: “要途访赵使,闻君仕执珪。” 参见:○斩蛟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