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《诗大序》:“至于王道衰,礼义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,而变风变雅作矣。”因以“异政殊俗”喻指偏离正道的政教和风俗。《三国志.魏书.钟会传》:“江山之外,异政殊俗,率土齐民,未蒙皇化。”宋.阳枋《代上刘察院论时政书》:“尊王贱伯,进君子,去小人,内中国,外夷狄,亦足以见胸中宗主,必欲拨乱反正,绝异政殊俗之私而大一统之归也。”
并列 原指偏离正道的政教和风俗,后也指不同的政体和风俗。语本《〈诗经〉大序》:“至于王道衰,礼义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,而变风变雅作矣。”三国魏· 钟会《檄蜀文》:“江山之外,异政殊俗。”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·成风请封须句》:“平王之东,降于列国,异政殊俗,各私其私。”△旧作贬义。
【异政】: 1.各自为政。诗大序:“至于王道衰,礼义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。”荀子·解蔽:“今诸侯异政,百家异説,则必或是或非,或治或乱。” 三国魏锺会 檄蜀文:“江山之外,异政殊俗。” 清王夫之 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:“而若东迁以后,交兵毒民,异政殊俗……迄之数百年而不息者亦革焉。”2.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。东观汉记·张湛传:“﹝ 湛 ﹞为光禄大夫,数正諫威仪不如法度者。 湛 常乘白马,帝每有
【殊俗】: 1.风俗、习俗不同。<诗>大序:“国异政,家殊俗,而变风变雅作矣。”晏子春秋·问上十八:“古者百里而异习,千里而殊俗。” 三国魏嵇康 声无哀乐论:“五方殊俗,同事异号。” 胡惠生 南游吟:“蛮语生乡感,殊俗惹客愁。”2.指风俗不同的远方。 汉贾谊 过秦论上:“ 始皇 既没,餘威振於殊俗。” 唐岑参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诗:“坐参殊俗语,乐杂异方声。” 宋陈与义 舟行
别鸡群:
源见“鹤立鸡群”。谓超俗出众。唐 雍陶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:“百里岂能容骥足,九霄终自别鸡群。”
历史典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