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名词

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
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

官名。东汉始置,为尚书台佐贰官,居尚书左丞下,秩四百石。掌授廪假钱谷,假署印绶,管理尚书台专用文具及诸财用库藏,并与左丞通掌台内庶务,保管文书章奏。魏、晋、南朝为尚书省佐官,位次尚书,除与左丞共掌尚书都省庶务,率诸都令史监督稽核诸尚书曹、郎曹政务,纠举弹劾百官外,又掌本省库藏庐舍、督录远道州郡文书章奏,凡兵士百工名籍、内外库藏谷帛、刑狱诉讼、军械、田地、户籍、行政区划,州郡县长官免赠收捕等文书奏事皆属之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八班,陈四品、六百石。北魏略同,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四品中,二十三年改从四品。北齐沿置,从四品,与左丞共掌都省庶务外,又管理省内用度杂物,不掌弹纠,监督驾部、虞曹、屯田、起部、都兵、比部、水部、膳部、仓部、金部、库部诸郎曹政务。隋、唐左丞缺,则通判都省事。领右司郎中、员外郎,监督稽核兵、刑、工三部十二司。隋从四品,唐初正四品下,永昌元年(689)升从三品下,如意元年(692)复改正四品下。又,隋行台尚书省亦置,视从四品。唐罢尚书令,开元以后,仆射、尚书亦渐成名誉职务,尚书省政务实由左、右丞主持,实权反在仆射之上。诏敕经门下省审查后,须经左、右丞复审,有权封驳。或有加“同平章事”衔成为宰相、入政事堂议政者。五代因之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)改名右司侍郎,后唐同光元年(923)复旧,长兴元年(930)升为正四品。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,不预省务,元丰改制后,升为正二品,位列执政,为宰相副贰,居六部尚书上,参议大政,与左、右仆射合治省事。南宋省。辽为南面朝官。金、元亦为执政,佐宰相治省事,正二品。时行台尚书省、行尚书省亦置。元号右辖,位居左丞上。后尚书省并入中书省,遂废。

  • 【尚书】: 1 ∶中国古代官名。执掌文书奏章。作为官名,始置于战国时,或称“掌书”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地位逐渐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设置,清代相沿不改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。--三国蜀· 诸葛亮出师表上书乞骸骨,征拜尚书。--后汉书·张衡传2 ∶明清
  • 【丞】: 丞 chéng 帮助,辅佐:丞相(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)

  • 涡水:

    汉书·地理志淮阳国扶沟:“涡水首受狼汤渠,东至向入淮。”说文、水经注作濄水。向县故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。故道自今河南扶沟县东分狼汤渠魏晋以后称蔡水,东流经太康县北、鹿邑县南,以下循今涡河至怀远县入淮


    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刘余】刘余介绍,刘余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刘余】刘余介绍,刘余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刘余】刘余介绍,刘余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和剂局】和剂局介绍,和剂局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和剂局】和剂局介绍,和剂局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和剂局】和剂局介绍,和剂局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侍仪使】侍仪使介绍,侍仪使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侍仪使】侍仪使介绍,侍仪使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侍仪使】侍仪使介绍,侍仪使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理惑论】理惑论介绍,理惑论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理惑论】理惑论介绍,理惑论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理惑论】理惑论介绍,理惑论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韦游沟】韦游沟介绍,韦游沟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韦游沟】韦游沟介绍,韦游沟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韦游沟】韦游沟介绍,韦游沟历史知识...

    历史词典【尚书右丞】尚书右丞介绍,尚书右丞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掌仪司】掌仪司介绍,掌仪司历史知识
  • 历史词典【掌仪司】掌仪司介绍,掌仪司历史知识 >> 历史词典【掌仪司】掌仪司介绍,掌仪司历史知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