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jin

官名。宋太宗淳化二年 (991) 改殿前承旨置,位在三班借职上、右班殿直下,无职掌,为低级武臣阶官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从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承节郎。
武臣本官阶名。宋初沿旧制置殿前承旨,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改为三班奉职,为小使臣之一。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易以武阶官之名,称承节郎。
【三班】: 1. 宋 代官制,以供奉官、左右班殿直为三班,后亦以东西供奉,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。 宋曾巩 再议经费札子:“国初承旧以供奉官、左右班殿直为三班,六都知行首领之,又有殿前承旨班院,别立行首领之; 端拱 以后,分东西供奉,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,皆领於三班,三班之称亦不改。” 宋崔公度 金华神记卷二:“ 汴 人有 吴生 者,世为富人,而生以娶宗女,得官於三班。”2.见“ 三班六房 ”。3
【奉职】: 谓奉行职事。史记·循吏列传序:“奉职循理,亦可以为治,何必威严哉?”东观汉记·周荣传:“﹝ 荣 ﹞尽心奉职,夙夜不怠。” 明王琼 双溪杂记:“皆不责问 陆完 等奉职不效之罪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·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·袁世凯等奏折:“臣等奉职无状,政策不能取信於民,抚衷惭惧,罔知所措。”
辟田入仕:
在和平条件下使民以粮谷捐官的制度。秦在战国时即已实行此制,其用意在于劝农。商君书·靳令说:“民有余粮,使民以粟出官爵,官爵必以其力,则农不怠。”不过实际上纳粟拜爵在整个秦代,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一例,
历史官职